炭疽杆菌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,成为炭疽毒素。炭疽毒素由以下三种成分组成;
1、水肿因子;为一种脂蛋白,在毒性复合物中其络合作用,可组织白细胞的吞噬,是主要致病因子。
2、保护性抗原;是一种蛋白质,具有免疫源性,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,并可中和抗原,对机体有保护作用。保护性抗原为炭疽杆菌毒素的组成部分,具有很强的毒性,是中药的致病因子。
3、致死因子;亦为一种蛋白质,具有强大的毒性。是主要的致病因子,可使豚鼠或小白素迅速死亡,可谓特异性抗毒血清所中和。
经过动物实验,以上三种毒性因子,如单独注射到体内,均没有毒性作用,但如若将前两种印子混合注射家兔或豚鼠皮下,可引起皮肤恶性水肿;如后两种因子混合注射可引起肺组织严重出血和水肿,并使小白鼠迅速死亡,如三种因子混合注射,可出现典型的炭疽中毒症状,炭疽毒素的主要作用。是引起血管的严重损害,微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明显增高,严重渗出和出血,引起严重恶性水肿,形成水疱和出血性坏死,血流障碍,心肌和肾脏损害,最后导致死亡。
炭疽杆菌侵入体内后,可在侵入部位,或进入学业后,即迅速繁殖,如果感染了芽孢,芽孢可很快长出小芽,形成细菌,并迅速繁殖。细菌有完整的荚膜,有抵抗白细胞活吞使细胞的作用,由于血管受到严重损害,通透性增高,有大量的血浆渗出,形成细菌大量繁殖的良好环境,由于细菌大量繁殖,产生大量外毒素,引起全身严重毒血症和中毒症状,细菌并迅速播散,使感染扩散,病情也迅速恶化,发生炭疽病后,由于外毒素的作用,引起广泛的血管损害,造成全身器官或组织,特别是心肌、肾脏、肺脏、肝脏和脑组织的损害,可引起中毒性休克,DIC形成,组织恶性水肿,出血,坏死,功能障碍,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,而迅速死亡。
炭疽病主要畜收区流行,在牧区的食草动物,如羊、牛、马、以及猪、狗中发病,人刻印皮肤外伤感染炭疽杆菌或其芽孢,引起皮肤炭疽,或因食入死亡动物的血、肉、内脏、引起肠炭疽、或因吸入炭疽杆菌或芽孢而引肺炭疽。细菌可因此直接亲入血液,或沿淋巴管随淋巴液进入血液,引起炭疽杆菌败血症,也可侵入颅内引起炭疽杆菌脑膜炎,动物可因败血症、肺炭疽、肠炭疽、或炭疽杆菌败血症,也可侵入颅内引起炭疽杆菌脑膜炎。动物可因败血症、肺炭疽、肠炭疽、或炭疽杆菌脑膜炎而死亡,死亡的动物,如未经性焚烧或深埋,则可由于血液,痰、粪便、肉和皮毛而造成环境的污染,成为疫源地,进而引起其他动物或人感染,发生炭疽病,炭疽杆菌形成芽孢,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成为持久性疫源地。
人感染炭疽菌的机会较少,主要是在牧区生活或工作的牧民、工人、农民或机关工作人员,以及收购皮毛的商贩,另外皮毛搬运工人。皮毛工厂的工人,感染机会较多,人由于感染炭疽杆菌的方式不同,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炭疽病。主要有
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较为多见,主要由于皮肤受伤,如擦伤,碰伤,刺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芽孢,而引起皮肤炭疽。
肠炭疽 由于食入因炭疽病死亡动物的血、肉、内脏、或由炭疽杆菌或芽孢污染的实物,水引起。
肺炭疽 由于吸入被炭疽杆菌或芽孢污染的尘土、空气而引起,也可因炭疽杆菌败血症细菌侵入肺组织而引起。
炭疽杆菌脑膜炎 临床上有时可遇到,多数病人可由呼吸道或头面部皮肤炭疽直接侵入颅内,或由皮肤炭疽,肺炭疽、肠炭疽或炭疽杆菌败血症,炭疽杆菌通过血行播散,而侵入颅内,引起脑膜炎。
8月9日,陕西省卫计委通报,甘泉县确诊皮肤炭疽病例19例,其中住院18例,居家1例,患者病情平稳,无重症及死亡病例。
甘泉县政府两天前曾公布数据称,疑似感染者为11例。
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炭疽监测体系,缺乏该病病原、自然界分布及发病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资料。
8月7日,甘泉县政府曾通报,该县袁庄村出现骡子不明原因死亡情况,且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收了来自该村的疑似炭疽病患者。截至当日,甘泉县有15头大家畜死亡,11人疑似感染炭疽病。
据甘泉县政府公布信息显示,该县接报疫情后,迅速启动了防控应急预案,来自陕西省和延安市的专家前往该县进行流行病调查,并指导防控。
目前,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中心正在进行病源及确诊工作。
此前不久,辽宁省也曾发现炭疽病例。
8月3日,辽宁省疾控中心发布公告,铁岭市西丰县10人确诊感染皮肤炭疽病,百余人接受医学观察,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。
6月19日,国家疾控中心曾发布一份《全国炭疽监测方案》,其概述介绍,近5年来,全国每年发病数波动在400—1000人之间,主要集中在贵州、新疆、甘肃、四川、广西、云南等西部地区。
方案显示,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炭疽监测体系,缺乏炭疽病原、自然界分布及发病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资料,认为有必要在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工作,建立监测网络,规范监测技术,积累监测经验,以满足炭疽预防控制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生物恐怖防范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