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的人工培养
人工培养细菌是根据细菌的生理需求和繁殖规律,用人工方法提供给细菌所需的各种条件下培养细菌。这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生物制品的研制等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培养基
培养基时人工培植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制品,培养基的PH值一般为7.2-7.6,经灭菌后才能使用。根据培养基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以下几种:
(1)基础培养基: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,最常用的是肉汤培养基,即在牛肉浸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胨、氯化钠、磷酸盐、调节PH值为7.2-7.6,经灭菌处理后可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。
(2)营养培养基: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、血液、血清、酵母浸液等营养物质,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生长。
(3)选择培养基: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化学物质,以抑制某些细菌生长,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繁殖,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细菌群众选择分离出来。如SS琼脂培养基中的胆盐、煌绿等可疑值革兰阳性菌和大肠埃希菌,从而可以从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和志贺菌。
(4)鉴别培养基: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单糖和氨基酸作为底物和相应的指示剂,观察细菌再次培养基中是否能分解这些糖或氨基酸产生不同物质,从而鉴别细菌,如伊红亚甲蓝培养基、糖发酵管等。
(5)厌氧培养基: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用的培养基。例如,在培养基中加入肉渣等还原剂的苞肉培养基,并用液状石蜡或凡士林封口,隔绝空气,使培养基内称为无氧环境。
根据培养基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其分为液体、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三大类。液体培养基常用语细菌的增菌培养和细菌的鉴定;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.2%-0.5%的琼脂即制成半固体培养基,常用语保存菌种及细菌动力观察;若加入2%-3%的琼脂即制成固体培养基,常用语分离细菌和保存菌种。
二、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
(一)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
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三种生长状态:①浑浊生长: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均匀浑浊状态,如葡萄球菌。②沉淀生长:少数呈链状生长的细菌或粗糙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底部形成沉淀,培养液较清,如链球菌。③菌膜生长:专性需氧性细菌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,如枯草杆菌。临床用的澄清透明的注射液如果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,均表明已被细菌污染,禁止使用。
(二)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
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少而较软,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着穿刺线向四周扩散,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;无鞭毛的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只能延穿刺线呈明显的现状生长,周围培养基基本透明澄清。常用于细菌动力观察。
(三)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
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课形成菌落或菌苔。吧细菌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,一般经过37℃18-24h培养,单个细菌就可以生长繁殖呈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,称为菌落(Colony)。不同的细菌形成的菌落大小、形状、颜色、透明度、表面光滑或粗糙、边缘整齐及溶血情况各有差异,其特征可以作为细菌鉴别的中药依据。菌落一般分为两种类型①光滑型菌落:表面光滑、湿润、边缘整齐。②粗糙型菌落:表面粗糙、干燥、边缘不整齐。讲一个菌落挑取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,生长出来的细菌为纯种,称为纯培养,用于细菌的鉴定。许多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菌苔(lawn)。
三、人工培养细菌的试剂意义
(一)在医学中的应用
1、病原菌的细菌学研究 在进行病原菌的细菌学研究时,必须首先经纯培养得到初中细菌才能作为研究的材料。
2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对患者标本中分离并将定出病原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最可靠指标,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。
3、生物制品的制备 人工分离培养所得的纯细菌及其代谢产物,可制备疫苗、类毒素、诊断出标准菌液、或经类毒素、纯细菌免疫动物后制备抗毒素、及诊断血清、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、预防剂治疗
(二)其他方面的应用
利用细菌的培养和发酵,可提纯精制的抗生素、维生素醇类、酱油、未经等产品,还可用于是由脱蜡,污水处理,制造菌肥等。利用细菌繁殖快、以培养的特点,可将细菌作为基因受体细胞,如将人或动物细胞中编码胰岛素的基因从组到质粒上,再倒入大肠埃希菌,就能从大肠埃希菌的培养液中获得大量基因工程胰岛素。